用現代視角詮釋傳統佳節,《2023重陽奇妙游》邀請諸多文藝界人士,與主創團隊共同呈現特有的極致視覺與藝術美感,將中國文化之美、藝術之美、風景人文之美融入節目細節,展現積極昂揚、追尋自我的新時代重陽精神。
漫游人生,開啟“登高”奇妙游
“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登高、思親,是重陽佳節的重要習俗和精神內涵?!?023重陽奇妙游》將這一習俗化為串聯節日的重要劇情,以“老張”與“小張”的登山奇遇展開,用山腳、山間、山腰、山谷、山脊/山頂等五個登山階段,引申五個人生片段——“日月同輝”” 該走哪條路呢”“向前看”“我的心開滿鮮花”“心有大風景”,而賞國色之秋、登高山之巔的最后,匯聚于一個人生話題“人生的路該怎么走”。
從登山岳之高的具象表現,層層遞進,節目用50多分鐘的時長,讓觀眾在真實的人間故事中,一路奇遇,感悟人生真諦。
“關于重陽節日背后的文化底蘊之前我們都講過了,今年我們整體不再借古說古,而是聚焦當下,以“新時代、新文化”為指導去講人生故事,講述傳統文化在當下生活中的浸潤,在煙火故事和視覺盛宴里描繪今年的重陽奇幻之旅。”總導演李維佳說道。
“老張”與“小張”的登山奇遇就像一個人與不同階段的自己的對話:人生之路就是登山之路,在山谷時如何自我安撫?在山脊時當如何對待他人?遇到險境又要如何是好?
主創團隊用一個個藝術作品,傳達其內在精神:希望未來的自己,在每個人生階段,都能找回曾經的自己,獲得重新出發的勇氣。
景情融合,打造極致審美體驗
登山劇情串聯起來的五個節目,展現了不同側面的重陽習俗與精神內涵。
山腳下,《一畫千年》以一支畫筆的流轉為引,通過創新技術鏈接起千年的故事,描繪著藝術在時光隧道里的延續和傳承,致敬所有為保護古文物和璀璨古文化而做了杰出貢獻的文化學者們。從元代畫匠,再到用科技賦能數字壁畫,白云蒼狗,萬物更新。在無邊荒漠中,中國畫匠的堅持與追求,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光芒生生不息。
山間,該走哪條路?從人生選擇與家國大義出發,鐫刻愛國之情,節目以影視化劇情,刻畫了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”鄧稼先為代表的國之功勛們的人生選擇故事。“白云奉獻給操場,江河奉獻給海洋,我拿什么奉獻給你,我的朋友……”黃齡的一曲《奉獻》,唱出了情意的婉轉與信仰的堅定。
“山腰·向前看”“山谷·我的心開滿鮮花”兩個篇章,從敬老愛老、思念親人的傳統內涵出發,訴說母子親情。什么是飛的感覺?生病的女兒想知道,卻不能實現。懷念孩子的母親決心代替孩子完成夢想。在一次次跌倒又爬起中,在一次次記憶的呼喚中,媽媽終于撐著滑翔傘在山谷中飛翔。隨著歌手羅一舟溫暖的歌聲中,母愛的偉大、親情的力量鼓勵人們始終向前看。
山頂,自有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的大風景。在江西與新疆兩地取景,民俗歌舞《曬秋》走進葡萄、辣椒、棉花、麥田等多個農田場景中,自由、開闊、充滿生命力的現代舞蹈姿勢,與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與“曬秋”的豐收場景相映成趣。展現農作物豐收之景的同時,也展現出勞作者內心收獲的豐盈與幸福。
彩蛋“新的一天”則聚焦長城的千年故事,通過劇情舞蹈《長城,長城!》將出使西域的史官張騫、送昭君出塞的大漢武將、游歷長城留下墨寶的詩人李白、修建明長城的將軍戚繼光的故事一一呈現。其藝術表現手法與開篇《一畫千年》異曲同工,將時空的轉換、生命的輪回與藝術的積淀,通過科技賦能的藝術手法巧妙處理,展現古人今人的“薪火相傳”。

據介紹,此次《2023重陽奇妙游》的創作輾轉全國多地,以金秋大地為拍攝場景,在表達上突出“藝術”與“生活”的融合性。為了呈現最好的視覺效果,主創團隊和舞者下著暴雨在長城上跳舞,在深夜“搶救”暴雨前的工作設備,在沙漠里白天曬到脫皮、晚上凍到發抖……李維佳說,“河大衛節日團”的全體成員,是一群目標一致、彼此欣賞的“戰友”,是一群傳承文化、勇于創新的“瞭望者”。“創作沒有性別、年齡等區分,有的只是對于文化共同的熱愛和傳承的使命。”
在盛行“登高”的重陽佳節,河南衛視“中國節日”系列節目主創團隊在臺前與幕后,都奉上了頗具誠意的作品,為2023“中國節日”系列畫上了完美句號。